FB体育位于大运河畔的“文化粮仓”、根植在绿心公园中的“森林书苑”、停靠在城市森海中的“运河之舟”8月23日,“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活动采访团探访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地标建筑,三大建筑分别为城市副中心剧院、北京城市图书馆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完工倒计时33天8时5分26秒。”倒计时在一分一秒记录着城市副中心剧院即将完工的日子,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施工人员在进行最后的冲击。不久之后,三大建筑将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新地标。
三大文化地标位于北京通州区,北邻大运河、西邻六环高线公园,与行政办公区隔大运河相望,是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总建筑规模约60万平方米,该项目于2019年10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
城市副中心剧院设计理念源自通州运河沿岸的古粮仓,被称为“文化粮仓”。其地理位置优越且独特,坐落在有着千年运河之称的京杭大运河北岸,承载着厚重的人文传承与恢弘的历史回忆;也坐落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一隅,为户外音乐节、沉浸式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创新与探索提供了天然条件,开辟了一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艺术空间。
该剧院项目筑面积约12.53万平方米,高度为49.5米FB体育,包括1800座的歌剧厅、1600座的音乐厅、1000座的戏剧厅、500座的多功能厅及850座的室外剧场,总座位数约5750个。
未来,剧院项目将由国家大剧院运营,其舞台尺寸同现国家大剧院完全一致,可以实现将大剧院演出剧目在本项目无缝衔接、同步上演。届时,这里将成为集文艺演出、展览展示、艺术普及教育、文化交流体验功能于一体的世界级一流剧院,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视野和感官体验。
大运河博物馆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西北部起步区,毗邻六环创新发展轴,处于一带一轴的交汇处,并与邻近的剧院、图书馆一并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重要公共文化设施。
大运河博物馆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以运河为线索,将历史文化融入建筑,使之成为镶嵌在城市森海中的“古韵风帆”、“运河之舟”。其中北侧为观众共享大厅,南侧为主楼。观众共享大厅屋顶造型取自“船”,主楼屋顶造型取自“帆”。主楼建筑高度高于观众共享大厅,五片船帆状的屋顶高低错落,曲线饱满,充满动态力量。主楼立面通过街巷路口、篷架、门楼等柔化建筑体量的元素与水系相结合,形成一处类似于运河驳岸码头的场景。
博物馆项目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高度35米,由市民共享大厅和主楼两部分衔接而成,其游客日接待量约为6000人次。
未来,博物馆项目将由首都博物馆运营,将成为一座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型综合博物馆,成为城市副中心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和展示城市发展的生动窗口。
副中心运河畔,一座方正通透的建筑拔地而起,吸引着来往行人的注意。经过三年的建设,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即将在年底与公众正式见面,这座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将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北京城市图书馆以“临山间、于树下、勤阅览”为设计理念,森林书苑为爱书之人创造出一处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
据悉,图书馆项目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2.3米,内部设有古籍文献馆、艺术文献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开架阅览区等功能分区,读者日接待量为5000至8000人次。
为追求通透明亮的视觉效果,在图书馆项目中打造了一个面积达2.5万平方米FB体育、世界上最大的无隔墙开敞阅读空间。此外,在图书馆地下还埋藏了一个3400平方米的世界最大“智慧机械书库”FB体育,藏书量可达650万册,这一设备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了高效检索并自动化送达的图书借阅新体验。
未来,图书馆项目将由首都图书馆运营,将成为一个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大型省级公共图书馆。
城市副中心剧院、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和大运河博物馆共同构成城市副中心的三大文化建筑,预计于2023年底实现全面完工并具备面向公众开放条件。届时,这里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地标性公共文化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