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汇总|装配式建筑行业各地最新发展动态!FB体育
发布时间:2023-11-08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FB体育近日,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了《河北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方案》,其中制定了下阶段的工作目标: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19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力争达到55%。

  在推进装配式建筑建设方面,要求发展预制部品部件,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建造方式的变革。绿色建筑专项规划要明确装配式建筑要求及其比例;安排资金重点支持推广装配式建筑;主动采用装配式方式建设的,作为建设单位以及相关单位评优评先的加分项,并计入企业信用信息。

  张家口、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沧州市和环京津县(市、区)率先发展,划定一定范围全面推行装配式建造方式;其他市、县加快发展,明确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和建造技术。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一般要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装配式特别是钢结构住宅。结合美丽乡村建设FB体育、异地扶贫搬迁,在农村地区推广装配式低层建筑。

  提升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水平,加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满足结构安全需要并易于施工的高效连接技术,提高连接质量。培育和扩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现有石家庄、唐山、邯郸市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FB体育、可借鉴的发展模式。继续支持申报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为促进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由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的湖北省地方标准《装配式建筑信息模型交互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将该标准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发给你们,请各地和有关单位组织专家对该稿内容进行全面、仔细审阅,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填写《征求意见表》(见附件2),并于2019年2月10日前函寄或电子邮件反馈。

  近日,宜昌市2018年装配式建筑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市住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装配式建筑发展攻坚指挥部副指挥长叶帮斌致新闻发布词,就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意义和背景、2018年宜昌市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作了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相关负责同志就装配式建筑认定、宜昌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发展情况、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等问题一一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宜昌市自2017年下半年启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工作以来,将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破除旧动能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支撑,形成了“配套政策+产业基地+示范项目+技术支撑”的工作思路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住建牵头、各方联动”的推进模式。突出政策引领,强化顶层设计;突出高质量建设,合理布局基地;突出多管齐下,激发市场活力;突出内外兼修,强化技术保障。先后印发5个配套政策文件,建成投产11个生产基地,实施了58个装配式建筑项目,组织了2次大型现场推进会和4次技术培训会。2018年共发展装配式建筑32万平方米,实现了装配式建筑破题攻坚,赢得了良好开局。

  2019年,宜昌市将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项目加快落地,切实发挥政府的示范引导作用,结合推进实施项目规模化、标准化,有效降低建造成本、提升建筑品质,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市场积极性。在发展壮大装配式建筑产业的道路上砥砺奋进,坚定不移的打好建筑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在全省走前头、做表率。

  根据《市建委关于调整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示例图集编制工作的通知》(津建设函[2017]142号)要求,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设计示例》,经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组织专家评审通过,现批准为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标准设计图集统一编号:DBJT29-216-2018,图集号:津18G8,自批准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图集由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图集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福建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PC项目目前达到67个,总建筑面积389.24万平方米,其中:福州40个项目共220万平方米,泉州13个项目共58.4万平方米,漳州6个项目共37万平方米,厦门4个项目共50.2万平方米,宁德2个项目共12.14万平方米、莆田2个项目共11.5万平方米。

  福建省全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目标600万平方米,包括PC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根据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工程包实施方案,各地还应对照省厅下达的任务,抓紧推进,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全年任务。

  为完善市场管理相关制庋,规范装配式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行为,7月份,泉州市出台了《关于装配式建筑应用推广期间房屋建筑工程招投标有关问题的通知》(泉建筑〔2018〕45号)。

  《通知》规定:泉州市政府性投资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原则上采用初设完成后施工图设计、施工、预制构件生产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EPC)模式招标;总承包评标采用综合评标法,对评标办法进行模版化,对施工图设计方案(含预制构件深化设计、预制率、BIM技术应用)、施工组织方案、资信业绩、投标价格等因素设置了分值指标,锁定一级、二级的分值,在评标办法上进行引导规范;对房地产住宅开发项目,从项目源头进行有效管控,在土地出让环节明确20%的面积比例必须采用装配式建筑。

  2018年以来,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聚焦绿色发展,实现提质增量,推动绿色建筑与建设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效。

  绿色建筑深入发展。截至目前,建成节能建筑6488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3888万平方米,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64万平方米;新增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项目1313万平方米,绿色建筑设计达标率超过97.5%,新创建省级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162项。

  装配式建筑稳步推进。印发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招标投标试点工作意见,省及17设区市编制发布了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新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1830万平方米,已投产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达80余家。

  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完成厅门户网站向省政府门户网站统一技术平台迁移整合。积极参与“数字山东”建设,修订发布《山东省绿色智慧住区建设指南》,12个省级绿色智慧住区示范项目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

  完善法规规章。提请省会修订《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对10条内容进行了删减修改,并起草完成《山东省绿色建筑促进办法》。

  改进工作方式。修订《山东省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应用认定管理办法》,将认定工作全面下放至各设区市,推行全程在线办理,认定产品种类精简了70%。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第三方机构承担标准编制、政策研究、技术审查等专业事项,协助开展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督导检查、示范评估验收等工作,有效提升了工作质量及效率。

  健全技术标准。发布实施《山东省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山东省钢结构建筑技术规程》等4项地方标准,制定装配式住宅建筑全装修技术要求、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指南等6个技术文件,发布绿色施工技术推广目录,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

  培养人才队伍。举办全省装配式建筑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组织创建6个省级装配式实训体验基地,鼓励校企合作开展专业人才培训,累计培训各层级技术人员5000余人。

  近日,记者从德州市住建局获悉,德州市已建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89个,建成面积25.6平方公里,超额完成省下达计划。

  据介绍,德州市建设了广川大道、纬九路、纬十路等海绵道路,采用了透水人行道、下沉式绿地海绵设计方式;杨庄河景区内园路主要铺设形式为帕米亚孔透水混凝土,建设有雨水花园、雨水滞留池、渗沟、下沉式绿地等海绵城市建设设施;西陈沟省级生态湿地园区采用自流式排水沟和自带坡度园区环湖道路排水系统;沙王河景区实施了雨水收集、过滤净化、蓄水环保工程等海绵技术。

  德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2016年初编制了德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出台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远期和近期工作任务目标,督促县市区全部完成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方案。2018年3月,市住建局、市规划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县市区实施规划审批都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列入各类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同步加强施工图设计、安全质量、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市住建局建立健全定期督查通报制度,每月对各县市区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调度。

  2018年省下达德州市11平方公里建设任务,按照《德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德州市全年应完成建成区面积5%的海绵城市建设面积,2018年全市海绵城市建设计划为21平方公里。 2018年全市纳入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的项目共计115个,已建成海绵城市项目89个,建成面积达25.6平方公里FB体育,超额完成省下达计划。另外,全市在建海绵城市项目26个,在建面积20.4平方公里。省财政厅、省住建厅划拨我市2018年度海绵城市建设补助资金894万元。为做好资金分配,市住建局按照省确定的“补助资金与海绵年度任务”挂钩的原则,与市财政局联合组织资金分配专家审查会,30个项目通过专家评审。为提升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水平,2018年11月20日,市住建局举办了海绵城市建设培训班,当月,禹城市、乐陵市顺利通过了省级节水型城市评审。“我市将坚决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继续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建设一批具备示范带动作用的海绵城市项目,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把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建设成为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市住建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1月11日,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旨在全面推进辽宁省绿色建筑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的《辽宁省绿色建筑条例》将于2月1日起正式实施。

  绿色建筑能够在建筑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介绍,辽宁省2015年就出台《辽宁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对全省绿色建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辽宁省绿色建筑条例》的制定出台,填补了辽宁省绿色建筑缺乏地方性法规的空白。

  《辽宁省绿色建筑条例》要求,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农村自建住宅除外),都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同时,明确了引导和激励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提出因采用墙体保温技术增加的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核算,采用地源热泵技术等清洁能源利用技术供暖制冷的绿色建筑,供暖制冷系统用电可以参照居民用电价格执行等。

  与此同时,辽宁省还将中水回用、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纳入推广应用范畴。此外,建立全装修成品住房和装配式建筑的推广机制,规定新建公共租赁住房应当按照全装修成品住房的要求建设,鼓励商品住房按照全装修成品住房的要求建设,推行定制装修等方式,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鼓励绿色建筑采用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等技术要求进行建设。

  近日,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领导赴常州市武进区调研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厅相关处室单位负责人,常州市政府、市城建局以及武进区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活动。

  相关领导首先参观了由厅科技发展中心与武进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建筑的变迁”图片展,随后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生产线、常州工程学院地下工程技术中心(三星级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淹城中学体育馆(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工程)等项目进行了调研。

  住建厅领导表示,武进区作为全国唯一的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在绿色建筑产业集聚和示范引领上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武进区要继续积极推进绿色建筑与建造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实践,开展“绿色智慧工地”建设,积极推动项目信息可视化、现场流程精细化的互联网智能管理转型升级。